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NPO的飢餓-關於後勤行政費用

先前參訪一些NPO團體時發現一個NPO的困擾:
人才的流動頻繁。

這造成了NPO的飢餓。

為什麼人才流動頻繁?
有一部分原因正是NPO對於後勤行政投資不足的問題
而NPO在後勤行政方面的投資不足帶來的問題
也不止於人才流動而已。



首先我們可以先回歸一下,我們對於NPO抱持怎樣的期望。

通常,捐款人會有低估經營NPO所需的成本的問題
--因為一般捐款人常常認為後勤行政成本與直接服務無關,
認為這是一種「浪費」捐款的行為,而不是「投資」或「必須」
NPO針對此現象通常便會想盡辦法把後勤行政的支出壓到最低,
並用志工的方式解決需要的人力資源。
這樣的結果,是造成捐款人更錯估了NPO實際的需求與成本。

尤其公益組織肩負著「非營利」外「公益」的包袱,
往往也未思及與捐款人溝通所需以及成本問題,
持續壓低開銷,如:壓低組織工作人員的薪資,
也造成了擁有專業技能的人通常礙於生計和個人發展,
而侷限了專業技能者於公益組織的投入部分,
也讓投入的工作人員在條件受限下,對於技能升級的欲望降低,
依賴志工雖然令熱血的志工夥伴們能貢獻一己之力,
卻也造成了在組織規劃跟活動進行中,有了更多未知的因素。
長遠來看,如果投入NPO的專業人力持續不足甚至下降的話,
對於該NPO的發展乃至於社會發展都是不良影響
捐款者會因低估後勤行政成本,且希望NPO真的能「做事」
因此常會指定用途捐款,而NPO端也未必與捐款人有良好共識與溝通
在此情形下,有時更強化了後勤行政費用不足的問題
NPO若要解決問題,必定會有後勤行政的支出
以公益組織而言,如果這麼一個牟公益的單位
礙於經費問題反而忽視自己組織的工作人員的權益--薪資、工時
除了該組織的長期營運上容易有人才流失、技能未能革新的問題
在「公益」、「人權」層面也是有可以討論的空間。

因此捐款人應該破除捐款的迷思,
畢竟現在的NPO多需做到「公開徵信」,
身為捐款者,除了了解我們的捐款款項流於何處,
決定捐款單位時,也能考慮其治理及成效方面,
配合這兩點一起檢視捐款徵信的部份,
避免因此錯估後勤行政成本的必要性

此外,NPO與捐款者在「指定捐款」的部份也應有良好的溝通
在「專款專用」的期許與原則下,我們可能反而忽略了:
一、指定捐款造成捐款使用上失去靈活度,
或許排擠到其他或許相關但未被列於其中的項目
二、捐款的集中也排擠到了其他需要的項目

如果指定捐款指定得狹隘,則「多餘」的款項如何處理就是個問題
接下來就是我們「追蹤」的時間長度問題,
以一個災難的勸募而言,「結案」究竟要算在什麼時間點?
除了當下的物資補給之外,後續的心理、社會建設算不算呢?

這幾點除了捐款者需要重新思考外,
NPO也能想想:
一、如何讓捐款人了解NPO如何安排後勤行政費用?
二、如何跟捐款人溝通NPO的需求
跟捐款人妥善溝通NPO的實際需求,
同時也能避免捐款的過度集中跟排擠其他項目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