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服務的重點是「人」

之前曾經談過服務污染,講過服務學習
進行服務有百百種原因和管道
雖然我們或多或少,接觸了不同層面的「服務」
但是如果要來探討「服務」是什麼,
依然有許多可以討論和了解的。


「服務」的本質是什麼?
曾經有人質疑,到底有沒有「純粹的服務」?
這其實是在經過深層的反思後拋出的疑問。
「服務」到底是在服務一些什麼?
把一個事件分成:心意、執行過程、執行結果 來看
有良好心意但是執行的過程有瑕疵、執行結果不佳算不算服務?
有好的執行結果跟心意,但是執行過程有污染算不算服務?
怎麼樣才算一個「服務」?

在探討服務的各個層面和相關議題
我想我們不能忽略的是
服務的起點與終點都是在於「人」。

什麼意思呢?

即,服務的思考應回歸於「人」
所謂的服務污染怎麼來的?
也是從服務者的行為與被服務者所處的環境、心理而來的思考
服務學習是怎麼來的?
是把個人服務行為這樣的經驗,透過反思後來反饋給自己
以及再次的回饋給被服務者
若要明確的說到底什麼是污染,什麼是學習
或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
但是這些都建立在人身上
而人就是會有主觀情感的理解與認知

也因此,在進行服務前需要針對服務對象以及自己做好準備
如果忽略人的因素,要以單純的SOP達成一個沒有污染的服務
完成一個完整的服務學習,這是有難處的。
因為有著「因人而異」的情形
因為服務是與人高度相關的行為
從先前的準備到中間的執行甚至之後的反思與內在化
都是一連串難以完全量化、SOP化的過程
--當然,以回饋的部份來說,可以有量表、指標,
SOP也能建立出一個大概的服務框架,
但是這些指標、框架的精神也應建構在「人」上,
需要有足夠的機制去檢視對於服務對象、公益團體的服務情形
去檢視自己在服務過後的思考與內在化甚至對自己對服務對象的反饋

或許會有人在想,服務對象不一定是人啊!
有可能是環境、可能是動物啊!

當然,當服務對象不是人類的時候,
也是要顧慮跟檢視自己對於服務的內容是否得當,是否帶來污染
然而我之所以依然說
服務的重點在於「人」本身,
服務的思考應該回歸於「人」
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一、對於環境、其他生物的理解,
依然是透過「人」自身的感受與認知
二、進行服務這個行為而產生經驗,
對於自己一定或多或少有回饋與經驗連結

我們能夠想的是,對於服務對象我們能做些什麼
而對於自己,從這個服務當中我們自己學習到什麼?
回到起點,去想自己為何服務,初衷是什麼
在一個服務的終點,將過程回饋給被服務對象以及自己的增長
整個服務過程就是一個關係的建立與回饋
而關係必定是「雙向」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