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心悅誠服系列】服務給力不污染,三招必GET!


服務污染其實可以分成幾個層次:
第一,實際上的環境污染
比方說進行服務時無法真正做到垃圾落地不落地,
甚至還破壞環境等
第二,行為上造成服務對象的不便
第三個是造成思想上或是價值觀的汙染。

當我們進行服務時,要小心下列三項事情,
向服務污染說不,尋回服務的本質。



1. 衡量必要性

這是最重要的,首先,先想想今天去做這樣的服務是否有「必要性」
──除了之於自己之外,也要衡量這對於服務對象而言
是否真的有利,是否真的有必要?

畢竟大部分人定義的服務,是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是為了協助別人,
而不是要服務對象反過來來遷就進行服務者或是反而來服務進行服務者。

進行服務該反思我們是否真正在「服務」?
這真的是服務對象的需求嗎?

這是每一個服務者都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服務的目的在於真正的協助,
而不是為了用「服務」這個行為來滿足自己想服務的心,
我們必須透過反思來思考自己進行的服務是否有必要性,
我們滿足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

俗話說:「施比受更有福。」雖是老話一句,
但在我個人的志工生涯中,卻也不斷印證這句話。
這種快樂來自於自我價值的肯定,來自於自我完成的成就感,
有時在與服務對象的相處中也能成長,
因此收獲滿滿,或有疲憊卻很快樂
──但是我們正因為這樣的滿足感,有時讓我們闇於自見,
沒有好好檢視自己的服務模式以及提供的服務是否是對方需要的,
雖然擔任志工是志願性的,但讓我們想想一般的服務業的情況。
即便提供服務的服務業者很用心,
若是對方提供的服務非我所願,我們也很難開心起來。
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給予服務業者的肯定與否定
在於給他的意見回饋及對於他的服務所支付的費用,
然而志工與服務對象之間並不存在此等金錢關係,
也造成服務對象的「不好意思說」與志工的「不知情」,
也因此,為了提供良好的服務品質,
志工也應自我砥礪與省思,讓自己更加進步,
也能做到更實際且切合服務對象的服務!
畢竟服務不是我們自己認為「好」就夠了
──我們必須時常提醒自己:
服務對象之所欲,我是否有仔細傾聽?

2. 不留垃圾和困擾,不破壞環境

如果要在服務地留下什麼,就留下這樣的快樂和感動就好,
垃圾和困擾千萬不要留下來給服務對象處理!
進行服務千萬不要留下垃圾,也不要肆意破壞環境
──進行完服務我們就會離開,但是破壞了環境,
苦果卻是當地居民要承擔!因此服務時千萬不要進行環境污染的行為!

關於這點,即便不從環保的觀點出發,
也應該從服務本身的角度去思考。
如我前面所言,我們提供服務,不只是要給予自己滿滿的成就感,
更希望能夠帶給服務對象些什麼,但是這個「什麼」絕不包含負面的影響與能量。
從服務的角度,我們也會希望能夠盡量給予較高品質且符合服務對象需求的服務
──這絕對不只是限於當下的服務狀況,也包含了事後的清理,
以及事前對於環境使用狀況的規劃。

3. 別低估影響力

不要低估了自己的影響力,
我們的一言一行也有可能影響服務對象。
環境上的污染看得見,因此也比較好預防,
必要性可以透過反思衡量,但是心靈上的污染卻是不易察覺和預防的。

有些行為我們出自好心或者出自習慣,不知不覺、自發性的做出來,
卻不知道會造成服務對象怎麼樣的影響!
最簡單易懂的情況是無心之語傷害到服務對象
或者是一些比較不良的笑話或行為被服務對象仿效,
比較深層的是去探討,我們的服務有沒有讓服務對象養成不必要的依賴?
或是給他們強加了什麼價值觀?

在志工的重要守則當中,
有不要留下個人的聯絡資訊給對方,
有事情能夠透過基金會、機構等來進行傳達,
一部分除了對於志工本身的保護,
更重要的也是要讓服務對象不要養成依賴的習慣,
如果什麼事情都需要在這位志工陪伴的情況下才能處理或進行,
其實這反而是讓服務對象產生了新的問題,
如果這位志工因故離開單位,或是不再服務這個服務對象,
那麼這個服務對象又會怎麼想或是面臨怎麼樣的心靈壓力呢?
能夠讓服務對象開心,對於志工固然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然而進行服務時也要同時思索,怎麼樣的服務是適合服務對象的?
盡量減少可避免的服務污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